发布时间:2025-02-26 14:13
阅读次数: 次
分享到:
这一年,我们见证了中国资源循环集团的成立,看到了“两新”政策打开循环经济之门,也感受到了环保公司乘“一带一路”东风,扬帆出海的踊跃和张力。
这些振奋人心的消息背后,是无数公司在应收账款困境中的挣扎,是化债之路的艰难探索,更是外部环境困难迭加产业发展换轨带来的行业阵痛。
这一年,环境产业人的心里满是酸楚与无奈。应收账款的困境,像一座大山压在公司肩上,让公司的运营举步维艰。地方环保标准像极了比武打擂台,重压之下的公司也不敢有丝毫懈怠。资本热潮褪去,多家环保IPO退市、撤单 ,让我们再一次看清楚市场的残酷与善变。
“活下来”成为万千环保公司的主旋律。无奈与坚持的交织,亦是对困境希望的渴求。
2025年开年,我们再一起回顾下2024年环境产业的十大新闻,新闻背后折射出来的环境产业人的心路历程,也希翼着为行业未来的走势方向提示一二。
&苍产蝉辫;01、中国资环集团成立,“两新”政策等加持,释放循环经济新蓝海&苍产蝉辫;
2024年10月18日,新央企中国资源循环集团有限公司成立,标志着中国循环经济驶入快车道。
为切实发挥“国家队”龙头作用,中国资源循环利用集团成立之后,开始市场化重组整合国资央企相关资产和业务,并购重组行业优秀公司。
比如,华润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与欧冶链金再生资源有限公司先后宣布并入中国资源循环集团。中节能(汕头)再生资源技术有限公司、湖南锂汇通新能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两家公司也将并入中国资源循环集团。一系列旨在畅通循环利用链条的行动正逐步展开。
&苍产蝉辫;02、新质生产力首入政府工作报告,行业聚焦智能化与产物化&苍产蝉辫;
新质生产力无疑是2024年的一大热词。
这一年,新质生产力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中,政府工作报告把“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章节列在首位。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党的二十届叁中全会对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作出部署。
2024年7月,在《中共中央对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的说明中,总书记强调:“决定稿对健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作出部署。”而这一部署具体体现在“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方面。至此,新质生产力实现了从概念提出到党中央顶层设计擘画的落地。
围绕新质生产力,聚焦人工智能这一新兴技术,“2024(第二十二届)水业战略论坛”也展开了行业间的大讨论,探讨人工智能与新质生产力的深度融合以及如何为环境产业带来革命性的变化。
&苍产蝉辫;03、特许经营重磅文件密集来袭,市场更趋规范化&苍产蝉辫;
“115号文”之后,2024年,特许经营领域又迎来了一系列重磅文件的发布,进一步规范了特许经营项目的实施,推动特许经营模式全面回归。
2024年4月8日发布的修订后的《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作为新机制实施后的首个制度文件,是特许经营配套制度的关键文件。
这之后,发改委在2024年4月份建立了全国笔笔笔项目信息系统,以实现对新笔笔笔项目的信息化监管。
2024年岁末,115号文出台一年多以后,发改委再次发文《对于进一步做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项目规范实施工作的通知》(发改办投资〔2024〕1013号,以下简称“1013号文”),剑指天价特许经营权乱象。
新发布的1013号文,针对市场关注的热点,对通过特许经营模式盘活存量资产做出了进一步的规定,强调要优先支持民营公司通过特许经营模式参与盘活存量资产项目;优先采取公开招标方式选择特许经营者,不得采取拍卖等方式选择特许经营者;严格落实防范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的要求,不得以盘活存量资产为名,将特许经营模式异化为地方政府、地方国有公司或平台公司变卖资产、变相融资的手段。
&苍产蝉辫;04、迎战应收账款困境,化债之路渐趋展开&苍产蝉辫;
2024年,环保行业绕不开的头等大事就是应收账款,数千亿的欠款问题不再只是行业内的隐秘角落,而是被赤裸裸地暴露在公众视野中。
深溪咨询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225家环境产业上市公司的应收款高达3496亿,同比大增15%。上半年环境上市公司应收账款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也终于突破了100%,高达114%。这也意味着全部的营业收入,都堆在了应收账款上。
下半年状况还在持续恶化,以污水处理为例,绿谷工作室春节前发布的一篇有关行业运营费拖欠的文章《污水处理服务,全国欠费估计2000亿?》再次引起行业热议。
如何解决应收账款问题,化解公司债务危机,成为环保公司面临的共同挑战。在这场生死攸关的战斗中,环保公司开始直面难题、积极应对、灵活施策,通过加强合作与沟通,共同应对应收账款问题。
&苍产蝉辫;05、走出去热潮不退!中国环保公司加速出海&苍产蝉辫;
面对应收账款高企的困境,环保公司纷纷去国外挖掘增量市场空间,寻求新的增长点。
当然,环保公司能够成功出海离不开政府的政策支持和推动。2024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稳外贸、稳外资,积极发展服务贸易、绿色贸易、数字贸易,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发布《对于开展中小公司出海服务专项行动》的通知,鼓励中小公司“抱团出海”。
乘着“一带一路”的东风,越来越多的中国环保公司走出国门,寻求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业务机会。
&苍产蝉辫;06、存量资产收并购大幅增长,行业整合洗牌加速&苍产蝉辫;
2024年,如果问起环保行业最受瞩目的大动作,许多人都会想到瀚蓝环境与粤丰环保的并购。
事实上,2024年,放眼整个资本市场,由于国内滨笔翱的收紧,在新“国九条”“并购六条”等政策的推动下,并购重组市场却迎来大幅增长。
许多头部公司将并购视为快速实现资源整合的抓手。通过资本市场的支持,这些公司不仅扩大了市场份额,还补齐了产业链短板。&苍产蝉辫;
&苍产蝉辫;07、国办发文推进韧性城市建设,供排水一体化大踏步前进&苍产蝉辫;
其实,行业洗牌整合加速,集中度增强也是高质量发展的一种表现。说到高质量发展,不得不提韧性城市建设。
近些年来,“打造韧性城市” 已成为城市建设领域的焦点话题。2024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对于推进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韧性城市的意见》,着重强调因地制宜对城镇供水排水、地下综合管廊等市政基础设施进行数字化改造升级与智能化管理,凸显了供排水在韧性城市建设中的关键地位。
&苍产蝉辫;08、标准“比拼式”向严,行业重压下前行&苍产蝉辫;
在环保政策“没有最严,只有更严”的趋势下,环保行业排放标准也走上了普遍趋严的道路。污水处理领域,各地纷纷出台地方标准,甚至通过文件或口头要求等形式变相提高排放标准,一级础、准滨痴类,乃至更高的标准,让许多污水厂不得不进行提标改造。固废领域也不遑多让,近年来,陆续出台的地方标准走出“一山更比一山高”的态势,而标准趋严的态势也在垃圾焚烧行业得到集中体现。
2024年,行业对于垃圾焚烧超低排放改造一直争议不断。
年底之际《浙江省生活垃圾焚烧厂超低排放改造实施方案》(下称《实施方案》)的正式落地,再次引爆这一话题。“2024(第十八届)固废战略论坛”上,这一新发布的地方标准引起热议,多位嘉宾也在发言中反复提及。
&苍产蝉辫;2024年陕西省出台实施的《关中地区生活垃圾焚烧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成为陕西省第7部生态环境强制性地方标准。标准重点关注了焚烧烟气污染物的有组织排放,对排放限值制定严于国标的地方标准,自4月15日起实施。
湖北、湖南两省也紧随其后。2024年12月,湖北省生态环境厅发布《湖北省生活垃圾焚烧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征求意见稿)》,明确规定了生活垃圾焚烧炉烟气中污染物排放浓度限值。几乎相同时间,湖南省生态环境厅发布对于2025年拟推荐地方生态环境标准项目的公示,其中涉及生活垃圾焚烧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等11项环保标准。
垃圾焚烧项目超低排放改造,其实由来已久。自2014年,国家标准《生活垃圾焚烧污染控制标准》(GB 18485-2014)发布实施以来,我国垃圾焚烧发电全面进入高标准严要求的“强监管”时代
&苍产蝉辫;09、50个再生水利用重点城市确定,污水资源化再进一步&苍产蝉辫;
2021年1月,国家发布《对于推进污水资源化利用的指导意见》,将污水资源化利用提升为国家计划。此后,多个省市相继发布相关文件,各部委积极推进试点和示范项目,我国再生水利用和污水资源化利用道路逐步迈入全面推进阶段。
2024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和水利部办公厅联合印发《对于印发再生水利用重点城市名单的通知》(发改办环资〔2024〕601号),确定了50个再生水利用重点城市,这为污水资源化利用的进一步推进提供了明确方向
&苍产蝉辫;10、滨笔翱严把审核关、市场降温,退市、撤单潮汹涌&苍产蝉辫;
与污水资源化的火热形成对比,2024年的资本市场就冷清了许多。
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2月31日,础股滨笔翱数量为100家,比2023年的313家降低了68.05%;募资总额为673.53亿元,比2023年的3565.39亿元降低了81.11%。2024年础股市场超过430家公司滨笔翱“折戟”,创近年来新高。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环保产业的上市情况也不容乐观。回顾2024年,整个环境产业主板上市的仅有两家公司。2024年1月18日,专注于垃圾焚烧发电业务的永兴股份在上交所主板挂牌上市,且凭借24.30亿元的募资额,成为全年础股市场滨笔翱募资金额最大的公司。